安全科普|第34個國際減災日來了!
2023年10月13日是
第34個國際減災日
主題為“共同打造有韌性的未來 ”
聯(lián)合國報告顯示
過去20年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約130萬人身亡
地震、臺風等自然災害隨時可能發(fā)生
多學一分自救知識
就多一份生命保障
每個人都應增強防災減災意識
提高避災自救技能
關于“國際減災日”
“國際減災日”設立
● “國際減災日”可以追溯到1989年。
● 此前,為促進風險意識及減災的全球性文化,聯(lián)合國大會倡議設立一個國際日?,F(xiàn)在,每年10月13日舉行的國際減災日紀念活動,旨在贊賞全世界民眾和社區(qū)為減少遭受災害風險做出的努力,并提高他們對所面臨風險的重要性的認識。
“自然災害”含義
● “自然災害”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(huán)境的自然現(xiàn)象,包括干旱、高溫、低溫、寒潮、洪澇、山洪、臺風、龍卷風、火焰龍卷風、冰雹、風雹、霜凍、暴雨、暴雪、凍雨、大霧、大風、結冰、霾、霧霾、地震、海嘯、泥石流、浮塵、揚沙、沙塵暴、雷電、雷暴、球狀閃電、火山噴發(fā)等。
“自然災害”主要影響
● 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(chuàng)傷和精神障礙。
● 絕大多數(shù)的痛苦在災后一兩年內消失,人們能夠自我調整。
● 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。
● 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,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。
● 災難擾亂了組織、家庭以及個體生活。
遇到災害時我們應該怎么做?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