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義醫(yī)科大學第二附屬醫(yī)院“冬病夏治”三伏貼開始啦
俗語說“不過夏至不熱”,6月21日夏至節(jié)氣標志著進入三伏天了,這是一年中最為炎熱、陽氣最為強盛的時段,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節(jié)。
冬病夏治是中醫(yī)傳統(tǒng)特色療法,根據《黃帝內經》中“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,以從其根”的理論,在三伏天陽氣最盛、人體腠理開泄、氣血運行旺盛之際,給予針對性的治療,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,從而使冬季易發(fā)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,是中醫(yī)學“天人合一”的整體觀和“未病先防”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。
人體很多疾病產生于夏季,由于夏季炎熱,沒有力氣發(fā)作,潛伏于體內,到冬季才發(fā)作或者加重。通過冬病夏治,利用夏季的氣溫高、體內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,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,治療屬于虛性,寒性的病,最大限度的以陽克寒,達到標本兼治,預防保健的目的,使一些難以恢復的疾病得到恢復。
1.什么是三伏貼
“伏”標志著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,分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初伏10天,中伏10天或20天,末伏10天,總稱為三伏。三伏貼,又稱三伏天灸,是根據中醫(yī)理論,利用全年氣溫最高、陽氣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間,選用具有辛溫、祛寒、通經等功效的藥物制作成貼敷膏,以人體背部的臟腑腧穴為主要穴位進行貼敷,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、熱性刺激,從而達到防病、治病目的。
2.三伏貼的作用
將藥物直接貼敷于體表穴位上,不僅可以發(fā)揮藥物祛除寒邪、健脾和胃、溫陽助陽功效,還可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調理五臟六腑的功能,從而達到以膚固表、以表托毒、以經通臟、以穴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。
3.治療時間
引伏:2023年6月21至7月10日
初伏:2023年7月11日至7月20日
中伏:2023年7月21日至7月30日
伏中加強:2023年7月31日至8月9日
末伏:2023年8月10日至8月19日
4.適應人群
呼吸疾?。阂赘忻罢?、哮喘、慢性咳嗽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慢阻肺等。
胃腸疾?。郝晕改c炎、腹瀉、消化不良、厭食、脾胃虛弱等。
婦產科疾?。涸陆洸徽{、痛經、產后頭痛、坐月傷風等屬寒證者等。
小兒疾?。后w虛易感、哮喘、支氣管炎、消化不良、厭食、遺尿、生長發(fā)育遲緩等。
骨關節(jié)疾?。侯i椎病、肩周炎、腰椎病、風濕、類風濕關節(jié)炎、退行性骨關節(jié)病變等。
耳鼻喉疾病:過敏性鼻炎、慢性鼻竇炎、慢性咽喉炎等。
調理(治未病):陽虛體質、氣虛體質、亞健康、免疫力低下等。
5.注意事項
貼敷時間一般為4~6小時,兒童2~4小時。貼敷過程中如有灼熱刺痛、發(fā)癢發(fā)熱等,應及時取下敷貼。
貼敷后24小時內應注意保暖,不宜洗澡,避免風扇直吹或在溫度過低的空調,避免劇烈運動等。貼敷三天內忌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膩、海鮮、牛羊肉等食物,飲食以清淡為宜。
6.哪些人不能貼
嚴重心臟疾病,安裝心臟起搏器者;肺結核、肺癌咳血患者;對藥物過敏者,貼敷部位皮膚有膿皰、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;疾病發(fā)作期(如發(fā)燒、正在咳喘等)患者;年老體弱、婦女經期、孕婦及2歲以下兒童。
TIPS:即便不能進行三伏貼治療,我院中醫(yī)科還為廣大患者提供中醫(yī)食療指導、耳穴、穴位埋線/注射、針刺、推拿、艾灸、督脈灸、火罐、放血療法、刮痧、中藥熏洗、中藥熱奄包等中醫(yī)特色治療,歡迎來院咨詢。
聯(lián)系方式:門診或微信公眾號預約掛號,0851-27596480
時間:周一至周五8:30-17:00
地點:遵義醫(yī)科大學第二附屬醫(yī)院中醫(yī)科(門診二樓D區(qū)中醫(yī)科門診及A區(qū)針灸室)
(撰稿:張玲,審核:一審胡欽、二審陳檉、三審楊易,圖片來源于網絡,侵權刪除)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